欢迎光临上海生活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

中国汽车发展提速 毕马威中国发布汽车科技50报告

9月14日,由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指导,毕马威中国主办的第六届毕马威中国汽车科技50榜单公布及颁奖仪式,暨2023年汽车行业转型领军企业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当日,政府领导、学界代表、汽车及金融产业领域专家学者等嘉宾,共同围绕技术创新引领汽车行业转型展开讨论,从行业发展趋势、技术与创新以及资本市场协作角度讨论行业变革、展望汽车产业未来格局。

作为重磅环节,第六届毕马威中国汽车科技50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及榜单同步发布,在业界产生不小轰动。

电动化驱动自动驾驶不断升级

提及汽车产业话题,绕不开的必然是新能源车和自动驾驶的发展,毕马威中国工业制造及汽车行业主管合伙人诺伯特表示,新能源汽车依然是近期最大亮点,已经超期完成了从政策驱动,并全面进入市场化驱动新阶段,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并逐步实现甚至超出预测。我们还在关注智能座舱的发展驱动因素和主要挑战,预测行业发展规模,主要细分领域的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同时也在探讨软硬件解耦条件下的供应链重塑市场机遇,和基于软件价值提升OTA赋能下的智能化程度提升将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可能。

在自动驾驶方面,毕马威中国汽车行业审计主管合伙人徐侃瓴表示,得益于技术逐步成熟和成本下降,乘用车新车搭载L2(L2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渗透率提升,2022年我国在售新车L2和L3(L3级别自动驾驶)的渗透率分别为35%和9%。L3是技术上的重要分水岭。目前距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尤其是距全无人自动驾驶技术落地及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还有很长距离。同时,自动驾驶全无人商业化落地也将面临法律法规不完善、责任界定不清晰、技术不成熟等多方面的挑战。资本市场对无人驾驶领域的投资趋于理性,商业化落地及预期盈利性逐渐成为影响投资人决策的关键性指标。

中国汽车产业提速“超车”

相关报告还对国产电动平台技术输出、中国成为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国内主机厂持续投资海外、新能源技术路线、智能座舱、供应链变革及国产供应商机会、OTA支持的订阅制付费模式、汽车数字化营销、供应链和回收再利用方式降碳等话题,进行拆解和分析。

由于政策激励,国内品牌在电动车领域起步较早,通过电动车的快速上量实现了“弯道超车”,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上半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234.1万辆,同比增长76.9%;整车出口金额464.2亿美元,同比增长1.1倍。出口量继去年超过德国后,今年上半年实现对日本汽车出口的超越。

海外布局方面,今年以来中国车企继续深耕东南亚、中东等市场,同时也在加快布局以欧洲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增量市场。跨国并购、建厂、成立研发中心、开拓销售渠道等消息频出,本地化发展趋势愈发明显。

在技术实现及销售方面,报告认为,2023上半年插电混动(含增程式)以98%的同比增速实现近百万销量,延续了2022年的势头。同期,纯电车BEV增速20%,实现销量209万台。纯电与插混对比来到了68:32。在2021年及以前,插混路线占所有新能源车辆的比重一般低于20%。

此外,电子电气架构升级,软硬件解耦更考验供应商和主机厂软实力。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正朝着集中式架构发展,座舱内各单品的控制将集中在座舱域控制器上,这种发展趋势需要座舱芯片具备更高算力,同时也要求供应商或主机厂具备在一套硬件上整合多个底层操作系统的能力。

新能源车不可忽视低碳环保

自从我国正式对外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以来,作为碳排放大户的汽车业被认为是“减碳、控碳”的主战场之一。全球汽车产业也处于低碳化转型期,汽车产业链各方均在思索新的发展道路,ESG也越来越受到车企的重视。

当前,在传统燃油车企比拼全周期减排的背景下,作为降碳主力军,ESG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价值也日益凸显。相比燃油车企对尾气排放和生产环节的减排高度关注,新能源车企则更加领域关注回收再利用问题,例如电池回收、制造材料回收等。

报告从全生命周期减排,使用可再生能源生产、充电,纯电动车电池的储能应用三方面对新能源汽车如何践行低碳环保进行了解读。展望未来,在推动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中,虽然从短期看,企业的经营成本可能上升,进而影响企业效益;但从长期看,企业可以通过改进低碳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最终提升生产效率。(证券日报 徐一鸣 见习记者 张文湘)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上海生活资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上海生活资讯网 sh.affnews.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